米兰官网
全国咨询热线: 0755-5560020

新闻中心

新闻中心

正式退出,全红婵失去国家队资格?官方回应,谁注意到陈若琳的感受

发布时间:2025-10-29

最近网上总有人在问,全红婵去哪儿了?

那个在奥运会上一跳成名的小姑娘,好像突然就从大家的视线里消失了。

各种猜测满天飞。有说她状态不行,被国家队退回省队了。更离谱的,还有人说她可能要退役。一时间,好像那个曾经带给我们巨大惊喜的天才少女,正在迅速陨落。

但这些,都不是真的。

她确实不在国家队大名单里,人也确实回到了广东队。

可这不是“下放”,更不是“放弃”。这是一次精心策划的“升级”,是国家队和省队联手下的一步大棋。

咱们国家的顶尖运动队,比如跳水队、乒乓球队,都有一套“动态调整”的机制。说白了,国家队的名额不是铁饭碗,谁状态好,谁在全国比赛里成绩硬,谁就上。全红婵暂时回归省队,就是为了在更熟悉的环境里,解决一些特殊问题,然后以最强的姿态,去冲击下一张国家队入场券。

这步棋的关键,就是广东跳水队。

那是什么地方?简直就是世界冠军的生产车间。从孙淑伟到谢思埸,一代代跳水王者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。这里的训练设施、科研团队,还有那些从小看她长大的教练,最了解她的身体和习惯。让她回来,就是为了进行一次最高精度的“打磨”。

到底是什么问题,需要这么大费周章?

说出来你可能不信,是所有人都羡慕的事:她长个了。

一年多的时间,全红婵的身高长了5厘米。

这对一个普通女孩来说,是青春期的正常发育。但对她这样的顶尖跳水运动员,这几乎是一场毁灭性的挑战。

你想象一下,一个顶级的赛车手,他的每一个操作都是和赛车融为一体的。现在突然给他换了一辆车,轴距、重心、方向盘的灵敏度全变了。他会怎么样?他会完全找不到感觉。

全红D婵面临的就是这个。身高、臂展、体重的变化,让她过去千锤百炼形成的技术记忆,几乎全部错乱。那些曾经闭着眼睛都能完美完成的动作,比如让她一战封神的207C,现在起跳的高度、空中翻腾的节奏、打开身体入水的时机,全都要重新计算。

差之毫厘,谬以千里。在跳水这个项目里,零点几秒的误差,水花就能从“消失”变成“炸鱼”。

这种困难,光靠埋头苦练是解决不了的。

教练团队给她上了一套“黑科技”。他们用3D动作捕捉技术,把全红婵的每一次训练都像拍电影一样记录下来,然后一帧一帧地分析。手臂的角度偏了多少度,腰部发力的时间早了还是晚了,所有细节都转化成精确的数据。

这等于是在帮她把天才的感觉,用最科学的方式,重新“编程”和“安装”回这副新的身体里。

说到这里,就必须提一个人,她的主管教练,陈若琳。

如果说谁最能理解全红婵现在的痛苦,那一定是陈若琳。因为她自己,就是从这条路上一路闯过来的。

作为奥运五金得主,陈若琳的运动生涯也并非一帆风顺。她也经历过身体发育带来的状态断崖式下滑,成绩一落千丈,被外界质疑,自己躲在房间里哭。她太懂那种感觉了,那种身体不受控制,曾经的武器变成阻碍的无力感。

能理解全红, 崖式下滑

所以,她看全红婵,不只是教练看队员。

更像一个过来人,看着多年前的自己。

她知道这个时候,一味地施压和指责是没用的,最需要的是理解、耐心和科学的方法。陈若琳在公开采访里说,全红婵的天赋和努力毋庸置疑,状态正在明显回升,只要按这个节奏走,通过比赛的检验,回归国家队只是时间问题。

这话从她嘴里说出来,分量完全不同。这不只是教练的官方表态,更是一个顶尖王者对成长规律的深刻洞见,是一种“我走过这条路,我知道它很难,但我也知道它能走通”的信心。

当然,一个人的战斗,背后是整个团队的守护。

跳水池里的事,教练们在攻克。跳水池外,一个强大的后勤保障系统也在全力运转。

她的父亲全文茂,不会跟她聊训练和技术,电话里说的都是“今天吃了什么”“睡得好不好”,这些最家常的话,反而给了她最大的安慰。

学业上,暨南大学也给了她最大的灵活性,保留学籍,允许她先专注于训练和比赛,没有后顾之忧。

还有她脚踝的老伤,这曾经是她职业生涯的一颗定时炸弹。现在,通过德国进口的高压氧舱、结合传统的中医理疗,伤病得到了最有效的控制和恢复。团队每天监测她的体脂率和肌肉量,比天气预报还准。据说,她的身体机能已经恢复到了巅峰时期的九成。

所以,那些关于全红婵的种种猜测,真的可以停了。

她没有消失,更没有陨落。

她只是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,在一个更安静的角落里,为自己换上了一套更强大的引擎,打磨着更锋利的武器。

接下来,大湾区全运会,就是她的试车场。

我们只需要静静等待,那个让水花消失的女孩,王者归来。